
科技助力,为教育提速
400-626-1086
9:00-21:00 (周一至周日)
-
商务合作
- 邮箱:market@ixunke.cn
- 手机:13849083012
- 电话:400-626-1086
- Q Q:2998951582 点击交谈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与龙源西四街交汇处启迪郑东科技城15号楼508室
-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迅课学堂
- 确 认
在私域运营中,用户标签对于深入了解用户、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正确高效地给用户打标签并非易事,一旦陷入错误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
今天小迅就分享一下私域如何给用户正确高效打标签,以及常见的错误方式~
一、正确添加用户标签四大关键要点
(一)明确打标签的目的
在着手打标签之前,我们必须先清晰界定目的。
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标签维度和内容。
如旨在提升客户忠诚度,那与客户忠诚度相关的行为,如复购次数、推荐他人购买等,就应成为重点标记内容;如为挖掘潜在高价值客户,消费金额、消费频率等反映消费能力和潜力的因素则需着重关注。
例如,某品牌将提升客户忠诚度作为目标,则可对那些购买一定次数且参与品牌线上活动的用户打上 “忠诚客户” 标签,以便后续为其提供专属优惠和优先体验新品的机会。
(二)多个维度设置标签
1.基础属性标签:
涵盖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生日等基本信息。
这些标签能帮助我们初步勾勒用户画像,了解用户的大致特征。
比如,母婴品牌通过获取用户的年龄和孩子年龄等基础信息,能精准地为孕期妈妈推荐产检用品,为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家长推荐合适的奶粉和玩具。
2.消费行为标签:
包括消费金额、消费频率、购买产品品类、购买时间等。
消费金额高、频率高的用户可标记为 “高价值客户”;常购买某一品类产品的用户,如频繁购买运动鞋的,可打上 “运动鞋偏好者” 标签。
如运动品牌可依据消费行为标签,对高价值客户推出限量版产品预售活动;对运动鞋标签用户精准推送运动鞋上新消息等。
3.兴趣爱好标签:
可通过用户在日常运营中的关注内容、参与话题讨论,以及浏览线上平台的记录等获取。
例如,关注科技资讯、电子产品评测的用户,可能对数码产品感兴趣,可打上 “数码科技爱好者” 标签。
电子产品制造商根据此类标签,向对应用户推送最新的产品发布会信息和技术解读文章,增强了用户对品牌的关注度和好感度。
4.渠道来源标签:
明确用户是从哪个渠道进入私域的,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线下门店活动等。
这有助于我们评估不同渠道的引流效果,并针对不同渠道来源的用户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
如从抖音引流来的用户,可能更倾向于短视频形式的产品介绍,可在后续运营中多推送相关内容。
(三)借助工具实现自动化打标签
手动打标签效率低且易出错,尤其在用户数量庞大时。
借助专业的私域运营工具,如企业微信、SCRM系统等,可实现自动化打标签。
以SCRM系统为例,可设置规则,当用户完成特定行为,如购买某产品、在公众号留言特定关键词等,系统自动为其打上相应标签。
比如,电商品牌可利用SCRM系统,当用户购买金额累计达到一定额度,系统自动将其标记为 “黄金会员”,并推送专属权益及优惠活动,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四)定期更新和优化标签
用户的需求、行为和兴趣是动态变化的,标签也需与时俱进。
定期回顾和更新标签,能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紧跟变化,进一步提升该用户转化可能。
例如,每季度对用户标签进行一次梳理,将不再符合用户当前状态的标签删除或修改。
二、用户标签应用实景(以在线教育机构为例)
(一)专属营销
我们在日常的私域运营环节中,常会遇到需要以地域添加不同用户标签的情况。
以“专升本网课”项目为例,各省份的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及相关科目、考试政策等等均有差异,私域引流环节在使用不同省份对应的内容来进行拉新时,可对应设置不同用户标签。
比如通过《2025河南专升本英语真题》的电子资料扫码添加,则加上相对应的【河南】、【河南英语】标签。之后有相关标签的活动时,可以优先对拥有这批标签的用户发出邀请来参与活动。
(二)用户转化
教培机构可以根据用户购买行为,来为用户贴上不同的标签,并进行用户精准定向推送。
比如根据用户购买过的不同类别课程,设置着不同的标签。
通过对购买某个课程用户的标签标记,对此类用户推送【配套题库/纸质资料】等等相关优惠券,来促进用户复购转化。
(三)标签分群
用户的标签也可以用在分群场景。
即通过用户的标签,将用户邀请进入不同的知识店铺内的圈子/社区,在圈子里进行下一步的定向运营(发放优惠券、消息推送以及带学等),完成用户分层的同时,实现个性化运营。
三、错误打标签方式及危害
(一)标签定义模糊
对标签的定义不清晰,导致不同员工对同一标签的理解和使用不一致。
例如,“潜在客户” 这个标签,有的员工认为是咨询过产品一次的用户,有的则认为是对产品表现出一定兴趣但未购买的用户。
这种模糊性使得后续基于标签的营销和服务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引导用户转化,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私域运营效率。
(二)过度依赖单一维度打标签
仅依据某一个维度,如消费金额,将用户简单划分为 “高价值”“低价值”。
这忽略了用户其他方面的潜力和特征。
比如,一些年轻用户虽然目前消费金额不高,但消费频率高且对品牌忠诚度高,未来消费潜力巨大。
过度依赖单一维度打标签,可能会忽视这类用户,错失培养长期高价值客户的机会,影响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三)手动打标签且缺乏规范流程
完全依靠人工手动打标签,没有统一的流程和标准,容易出现错打、漏打标签的情况。
例如,员工可能因为工作繁忙,忘记为新用户打标签;或者在记录用户信息时出现错误。
这会使构建的用户画像不准确,基于画像制定的营销策略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严重影响私域运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不考虑用户隐私和感受
在获取用户信息打标签时,未充分尊重用户隐私,如未经用户同意收集敏感信息,或者在用户反感的情况下频繁询问个人信息。
这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和抵触,降低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甚至导致用户流失。
私域用户标签的正确设置对品牌私域运营至关重要。
品牌只有掌握正确高效的打标签方法,避免常见的错误方式,才能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实现私域运营的精准化和高效化,提升用户体验和忠诚度,最终为品牌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
科技助力,为教育提速
400-626-1086
9:00-21:00 (周一至周日)